輸送備戰打仗技能人才到部隊——龍華區人武部預定新兵役前集訓側記
為貫徹落實今年全國征兵工作會議關于“輸送備戰打仗所需技能人才到部隊”的指示精神,龍華區人武部組織預定新兵集訓期間,特意安排了計算機網絡維護、衛星通信原理和無人機飛手技能培訓等生活可用、部隊所需、戰場必備的專項科目學習,通過短期培訓,提高兵員對備戰打仗的匹配度和貢獻率,將槍桿子傳遞到能打仗的人手中,助力新兵邁好軍旅第一步。
“知心大哥,民兵教員作用大”
在計算機網絡維護的課堂上,區人武部新聘用的民兵教練員蔡彩輝正在為大家講解計算機局域網設置的問題,他畢業于廣州理工學院,大學期間參軍入伍在武警某部服役2年。今年伊始,為加強民兵專業訓練力量,龍華區人武部通過社會招聘的方式,嚴格選拔了15名有參軍經歷、學歷專業技術與新域新質力量相匹配、熱愛武裝事業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到民兵教練員隊伍中,15名教練員作為集訓隊骨干負責預定新兵的日常管理和訓練工作,正課時間帶著準新兵練隊列、搞體能、學技能,課外活動時間和準新兵講經驗、聊部隊生活,談軍旅體會,在摸清新兵思想狀況的同時,引導大家堅定參軍報國的理想信念,發揮了很大作用。預定新兵曾鵬飛性格有點內向,擔心到部隊后無法融入戰友思想上有所松動,通過班長吳引平對部隊生活的講述,徹底放下擔子,“班長說的對,內向的性格不是優點但也不是短處,我要去部隊鍛煉,戰勝自己才會遇見更好的自己。”龍華區人武部政工科長郭星鑫通過幾年集訓帶兵經驗總結道:“思想不堅定、怕吃苦受累、無法適應部隊高強度訓練和嚴格的制度管理導致發生部隊退兵是最關鍵的因素,大多數預定新兵面對軍營生活管理在心理上需要一個從理解到接受、從接受到適應、從適應到得心應手的過程,我們這批民兵教練員也都是完成了從地方青年到部隊優秀士兵的轉變,與預定新兵有共同的經歷,很容易建立牢固的信任關系,類似“知心大哥”,用他們的經驗和體會去帶動這些預定新兵,可以在短時間內縮短對部隊管理生活的認知過程,助力預定新兵邁好軍旅第一步。”
“以工代訓,新質民兵展風采”
役前集訓訓練場上,哈瓦無人機最新型號的教練機在半空盤旋,龍華民兵無人機分隊飛手易俊手持遙控器正耐心的為預定新兵們講解無人機操作規范。“我有過一臺大疆,自己不太會玩撞機了,想不到在集訓隊還能學習無人機操作,要是去了部隊能當一名無人機飛手簡直不要太酷啦。”預定新兵梵天樂興奮的說到。龍華民兵無人機分隊飛手易俊介紹說“現在無人機技術先進操作簡單,加上年青人學習能力強,安排5個課時一些基本的飛行方法大家都可以熟練掌握。”近年來,龍華區人武部民兵編組注重向新域新質力量發展,哈瓦無人機分隊已組建3年,在此次深圳疫情期間,民兵無人機分隊多次出動協助地方進行區域消殺,在警備區民兵組織整頓考核期間還進行了載槍彈匯報演示,得到軍地領導的一致好評。龍華區人武部軍事科科長馮傲淇介紹:“此次役前集訓,為輸送部隊所需人才,區人武部專門安排民兵無人機分隊操飛手為預定新兵培訓無人機操作,一方面預定新兵學了技能,另一方面民兵無人機分隊隊員也通過以工代訓的方式完成了自主訓練時長,兩全其美。”
“入營鑄魂,上好政治教育第一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役前政治教育是走好“兵之初”之路的第一步。“為讓預定新兵在思想上盡快適應部隊要求,我們將“入營鑄魂”擺在役前教育訓練首位。”區人武部政委韋榮獻告訴記者,疫情防控要求下,我們預定新兵疫情集訓實施全封閉式管理,下一步我們將結合龍華的紅色革命資源和歷史教材,組織預定新兵通過網絡AI學習的方式,“參觀”改革開放博物館、中國名人大營救紀念館、東江縱隊烈士紀念碑等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宣誓等活動,引導他們在聆聽紅色故事中接受思想洗禮,在追憶崢嶸歲月中感悟信仰魅力,不斷校準入伍動機的思想準星。據悉,龍華區人武部還將首次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為春季新兵送上一場精彩的“網絡送兵藝術演出”,全體新兵和家長可通過手機收看演出直播,為新兵送行。
訓練場上預定新兵那整齊的步伐,洪亮的口令,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動作緊張有序,龍華預定新兵身上的“兵味”越來越濃厚了。(通訊員 焦陽 余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