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文字實錄
2021年8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文字實錄
2021年8月26日
發布人: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

8月26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攝
首先,我發布三條消息。
第一條消息。
中國軍隊將于9月6日至15日在陸軍確山合同戰術訓練基地首次舉辦“共同命運-2021”國際維和實兵演習。中國、巴基斯坦、蒙古、泰國等國軍隊將派出1000余人參加演習,涵蓋步兵、快反、警衛、直升機、工兵、運輸、醫療等維和行動主要力量。
此次演習課題為多國維和部隊聯合行動,將按照國際化、專業化、實戰化標準,基于真實場景構設演習環境,主要演練戰場偵察、警戒巡邏、武裝護衛、保護平民、應對暴恐襲擊、臨時行動基地建設、戰場救護以及疫情處置等課目,旨在響應聯合國“為維和而行動”倡議,推動維和出兵國間務實合作,共同提升維和待命部隊執行任務能力。
為和平出征、為和平堅守。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參與者。近日,聯合國副秘書長拉克魯瓦等多名聯合國高級官員高度評價中國藍盔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作出的突出貢獻。中國軍隊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繼續加大聯合國維和行動參與力度,始終做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第二條消息。
9月23日至30日,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中心與聯合國和平行動部將在北京維和事務中心培訓基地合作舉辦“共同使命-2021”維和特派團指揮所聯合推演。此次推演按照聯合國維和特派團標準作業程序展開,分理論準備、案例研究、總結評估3個步驟組織實施,主要針對武裝巡邏、保護平民、處置突發事件、提供后勤支援、協調軍民合作等維和任務進行案例研究,探討最佳處置方案。中方參演人員位北京組織演練,聯合國和平行動部及聯合國黎巴嫩、剛果(金)、南蘇丹等維和特派團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加,參演人數共約70人。
今年是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此次推演旨在弘揚多邊主義,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響應聯合國“為維和而行動”倡議。有關成果和經驗做法將向聯合國和各維和出兵國推廣。
第三條消息。
東盟防長擴大會人道主義掃雷行動專家組第10次會議將于9月14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以視頻形式舉行,由中國和柬埔寨代表共同主持召開,東盟防長擴大會18個成員國、東盟秘書處、東盟區域掃雷行動中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代表將出席會議。此次會議旨在就掃雷合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深入交流研討,推動建立亞太地區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掃雷多邊國際合作機制。
東盟防長擴大會機制創立以來,聚焦解決地區現實安全問題,為加強防務合作、促進共同安全、維護亞太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方愿與東盟防長擴大會機制各方一道,積極推動各層級、各領域合作,向有關國家軍隊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西部·聯合-2021”演習廣受國內外媒體和民眾關注。請發言人介紹一下今年演習有哪些亮點和成果?
譚克非:“西部·聯合-2021”演習日前在陸軍青銅峽合同戰術訓練基地結束,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演習錨定了大國關系新高度、開創了大國演兵新境界、探索了合帳演訓新模式,達到了加強中俄戰略互信、深化交流合作、錘煉部隊實戰本領的目的和效果。
此次演習有很多創新突破,可以說亮點紛呈。一是中俄兩國防務部門領導人同臺觀摩,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同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共同觀摩實兵行動演練、舉行會談并見證簽署合作文件。魏部長還邀請紹伊古部長參觀由習主席親自提議、親自推動建設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示范點閩寧鎮,共同感受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偉大成就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成果,增加了演習政治意蘊。二是首次邀請俄羅斯軍隊成規模來華參加中方組織的戰略戰役演習,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擔任演習總導演,并出席開始儀式、宣布演習開始命令,實現了我軍高層次演習由自主研訓向開放聯合的轉變;三是中俄兩軍深度聯合、一體聯動,實現了由獨立編組、各自籌劃向混合編組、合帳籌劃,由分臺合練向同臺合練的轉變;四是運用中俄專用版指揮信息系統精準調控部隊行動,依托網絡信息系統開展高效協同,實現了兩軍聯合由“形聯”向“神聯”的轉變;五是創新聯合反恐作戰戰法打法,飽和式火力突擊、縱深空機降扼要、無人機蜂群破襲等競相登場,實現了作戰模式由空地一體打擊向全維全域突破的轉變。
此次演習在大變局大疫情背景下舉行,兩軍聚焦現實威脅,合帳籌劃、同臺練兵,向全世界集中展示了強軍目標引領下我軍整體性革命性重塑的歷史性成就和嶄新面貌,彰顯了雙方攜手應對安全威脅、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決心能力。這在我軍國際軍事合作史上、中俄兩國關系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兩軍將堅決落實兩國元首共識,不斷加強戰略溝通和務實合作,繼續探索新時代國際軍事合作新模式,不斷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注入新的政治內涵、時代內涵和安全內涵。
記者:據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請問此次修訂兵役法的主要考慮是什么?在兵役政策制度方面做了哪些創新和完善?
譚克非:兵役法是國家軍事制度方面的重要法律,對于規范和加強國家兵役工作,保證公民依法服兵役,保障軍隊兵員補充和儲備,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同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九十五號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兵役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以強軍目標為指向、以備戰打仗為牽引、以改革創新為驅動、以服役光榮為導向,聚焦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著眼吸引入役、激勵在役、保障退役,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對兵役政策制度進行了創新設計和調整完善。
新修訂的兵役法共11章65條,主要改點集中在8個方面:一是從法律上強化黨對兵役工作的統一領導,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導地位;二是優化兵役基本制度,由“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調整為“以志愿兵役為主體的志愿兵役與義務兵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三是調整預備役制度,將預備役人員聚焦為預編到現役部隊和編入預備役部隊服預備役的人員;四是健全兵役登記制度,對兵役登記的對象范圍、程序辦法、查驗核驗、信息管理等進行系統規范;五是加大高素質兵員征集力度,規定普通高等學校應當有負責兵役工作的機構,將研究生的征集年齡放寬至26周歲;六是優化服役待遇保障制度,規定義務兵服現役期間表現特別優秀的經批準可以提前選改為軍士,公民入伍時保留戶籍,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七是完善退役安置政策,增加軍士和軍官退出現役可以“采取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安置方式;八是創新兵役工作方式方法,規定國家加強兵役信息化建設,建立考核激勵和責任追究機制,進一步明確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記者:近期,美國防務部門和軍隊領導人在涉華議題上多次發表負面言論。美防長奧斯汀稱,中國宣稱對南海大部分海域擁有主權,侵犯了東南亞國家依據國際法享有的權利。美空軍參謀長布朗稱,中國空軍將于2035年超越美國,如果美國空軍的變化無法跟上中國的步伐,將產生“災難性”影響。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譚克非:一段時間以來,美軍有關人士多次就涉華議題發表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我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當前,中美兩國兩軍關系遭遇嚴重困難、處在重要關口,根本原因是美方執迷于霸權主義、冷戰思維、零和博弈,不接受、不允許、不容納中國發展壯大,把中國當成戰略對手和安全威脅,實施全方位遏制打壓,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自1990年以來,中國軍隊累計參與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余人次。此外,中方還派遣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實施常態化護航,積極參與國際災難救援、人道主義援助和抗疫國際合作,廣泛開展國際和地區反恐合作,堅定捍衛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弘揚和尊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事實已經并將繼續證明,中國的國防建設和發展,始終是世界和平力量增長的積極因素;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力量。
關于南海問題,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方致力于同直接有關的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通過談判協商解決有關爭議。而美方作為域外國家,無視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時常打著“航行自由”的幌子在南海炫耀武力、挑釁攪局,不斷破壞地區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成為南海緊張局勢的直接推手。
發展健康穩定的兩軍關系符合中美雙方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我們敦促美方切實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糾正自身錯誤言行,多做有利于兩國兩軍關系發展的事情。中國軍隊將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定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
記者:我們注意到,8月以來,中國軍隊陸續向有關國家軍隊提供了新冠疫苗援助。請進一步介紹相關情況。
譚克非:當前,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中國軍隊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關于將中國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重要宣示,繼續向有關國家軍隊提供新冠疫苗援助。8月以來,已陸續向玻利維亞、埃塞俄比亞、緬甸、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等國軍隊提供了疫苗援助。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與各國防務部門和軍隊之間的抗疫合作,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繼續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近期,美軍舉行“大規模演習-2021”,美英澳日等國軍隊共同參演,旨在強化基于規則的地區秩序,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另據媒體報道,美日印澳“馬拉巴爾-2021”海上聯合軍演于8月26日至29日在菲律賓海舉行。有分析認為,上述演習主要針對持續強化海洋活動的中國。請問中方對此作何評論?
譚克非:我們注意到了美方有關動向。中方一貫主張,國家間軍事交往合作應有助于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增進理解與信任,而不應針對第三方或損害第三方利益。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以他國為假想敵,組織大規模軍演,在有關海域拉幫結伙、炫耀武力,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這與地區國家求和平、促合作、謀發展的普遍訴求背道而馳。
需要強調的是,奉行單邊主義、鼓動對立對抗,只會導致劍拔弩張,絕不可能帶來所謂“自由開放”。希望有關國家正視亞太各國人民對于和平發展的共同期待,順應歷史潮流,摒棄冷戰思維,停止集團對抗,多做有益于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的事。中方將繼續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同地區國家一道深化安全合作、共同應對威脅挑戰,推動亞太地區成為全球格局中的穩定板塊。
記者:據報道,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近日稱,日方對東海、南海局勢動向尤為關注。中國正試圖以“武力和脅迫方式”單方面改變地區現狀。日防衛省宣布,計劃2023年前在與那國島部署電子戰部隊,在石垣島部署陸自地對空及地對艦導彈部隊。另據報道,日方擬對《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進行修改,增加自衛隊武器裝備支出,同時大幅增加外空、網絡、人工智能等領域投入,以應對中國在周邊海域日益強勢的行為。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譚克非:一段時間以來,日方罔顧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肆意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對中方正當合法的海洋活動橫加指責,不斷為自身擴張軍力制造借口,這是非常錯誤和不負責任的,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方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意志堅如磐石,同時致力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有關爭議。
中方從未以武力脅迫他國,從不搞軍事擴張,從未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而近代以來,頻繁發動對外侵略戰爭,壓迫奴役亞洲各國民眾,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國家帶來持久深重災難的,正是軍國主義日本。基于這些歷史原因,近期日方政要參拜靖國神社、粉飾美化軍國主義的錯誤行徑,以及在他國周邊持續增加軍力部署等危險動向,引發中國等亞洲各國的關注和擔憂。我們敦促日方反省侵略歷史,汲取歷史教訓,停止對中方的造謠抹黑,多做有利于增進與鄰國互信、有利于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事情。
記者:阿富汗局勢已發生急劇變化,阿富汗塔利班進入首都喀布爾,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有評論認為,當前局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軍的倉促撤出造成的。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譚克非:20年前,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將阿富汗帶入戰火與動蕩。20年來,戰事已造成10多萬阿平民傷亡,約1100萬人流離失所、淪為戰爭難民。而美國前一段的倉促撤軍,再次對阿局勢造成重大影響。事實證明,強權及軍事手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越來越多、局勢越來越亂。
當前,阿富汗局勢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中方始終尊重阿富汗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始終不干涉阿富汗內政,始終奉行面向全體阿富汗人民的友好政策,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決定自身前途命運的權利,愿意繼續同阿富汗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為阿富汗和平與重建發揮建設性作用。
記者:近期,臺對外交往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多次表示,臺處于大陸“武力擴張威脅的最前線”,要提升自我防衛能力,持續加強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另據報道,為確保完成所謂“國土”防衛作戰任務,臺正在抓緊研發武器裝備。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譚克非: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民進黨當局公然散布“臺獨”言論,狂妄叫囂挑釁,純屬自不量力。
我們正告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裂勢力,挾洋自重注定是一場幻夢,以武謀“獨”必然是一條絕路。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中國人民解放軍枕戈待旦,將時刻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堅決粉碎任何“臺獨”分裂圖謀。

8月26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答記者問。李曉偉攝
記者:駐香港部隊日前發布消息稱,駐軍于8月25日順利完成進駐香港以來第24次建制單位輪換行動。請問發言人此次輪換有何特殊考慮?駐軍采取了哪些防疫措施?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未來將如何履行防務職責?
譚克非: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日前順利完成進駐香港以來的第24次建制單位輪換行動,這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有關規定,經中央軍委批準組織的例行輪換,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駐軍履行防務職責的能力。針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駐香港部隊采取了嚴格防疫措施,周密組織人員篩查,全程佩戴防護用具,途中避免非必要接觸,確保防疫工作安全有序開展。
下一步,駐香港部隊將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依法履行防務職責,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與香港同胞“攜手踏平崎嶇”,始終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
記者:據媒體報道,2021年度海軍招飛工作質量效益實現新突破,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培訓也取得重大進展。請發言人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
譚克非:2021年度海軍招飛工作確實熱度很高,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招飛地區、報考人數較往年都有大幅增加,覆蓋全國22個省份200余個地區,13000余名青年學生報名。目前,海軍2021年招飛工作已圓滿完成,質量效益實現了新的突破。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錄取學生高考文化成績再創新高,平均文化成績超過一本線55分,600分以上的學生占比22%;二是超額完成艦載戰斗機飛行學員選拔任務,一大批具備艦載飛行潛質的優秀學員苗子脫穎而出,有效滿足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培養需求;三是青少年航空學校逐步成為海軍招飛主渠道,海軍2015年起依托地方優質普通高中建設14所青少年航校,今年錄取學生占比38.6%,集約化培養飛行人才成效明顯。下一步,被錄取的飛行學員將依托海軍航空大學進行全面系統培養,其中部分學員選送進行艦機融合培養,還有部分學員選送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軍地“雙學籍”聯合培養。
去年以來,海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培養實現由單一“改裝模式”培養向“改裝模式”和“生長模式”雙軌并行培養轉變。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規模化、體系化特征更加明顯。壯志凌云、逐夢海天,我們歡迎廣大有志青年加入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隊伍。
記者:近期,全球疫情震蕩反彈,國內疫情多點散發,變異病毒株傳播力增強。請問軍隊如何加強自身疫情防控工作?參與支援地方抗疫有哪些具體舉措?
譚克非:近期,全球疫情震蕩反彈,國內也出現了多點散發疫情。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堅強領導下,軍隊始終把疫情防控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按照國家總體防控部署,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科學精準開展應對處置,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全面做好重點地域管控、重點部隊防控和重點人員防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備戰訓練和重大任務的影響,全軍部隊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同時,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軍隊有關醫療衛生單位應駐地政府請求,積極協助地方開展核酸檢測、人員流調等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人民軍隊將始終聽令而動、義無反顧,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疫情防控任務,做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定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