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擁”傳統的由來
每年元旦、春節期間開展的“雙擁”活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不僅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也是各級的一項重要工作。人民軍隊從誕生那天起,就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和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著魚水情深的血肉聯系。目光回望,把“雙擁”作為一項活動、一項工作,在每年元旦和春節期間例行開展,還要從1943年說起。
陜甘寧邊區部隊開展“愛民”活動。作者供圖
陜甘寧邊區開展“雙擁”活動。作者供圖
(一)
那時,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機關駐在陜甘寧邊區的首府延安。由紅軍改編的八路軍主力部隊開赴抗日前線后,駐守延安、履行保衛黨中央和邊區使命的,是由部分主力部隊骨干和陜北地方部隊整編成的八路軍留守兵團。1940年前后,由于國民黨的經濟封鎖,邊區負擔重,留守兵團困難多,軍政、軍民之間產生了一些矛盾和糾紛。
在1942年10月召開的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西北局和邊區行政部門的一些同志表示,留守兵團“不尊重地方政府”“鬧獨立性”。情況反映到中央機關,毛澤東對此非常重視。12月下旬的一天,毛澤東專門在楊家嶺接見了蕭勁光、莫文驊及參加會議的甘渭漢、耿飚、周仁杰等留守兵團的干部。
毛澤東首先向大家詢問了軍政、軍民關系的情況。大家當時都有點情緒,認為地方政府一些人的批評片面、不符合實際,沒有看到部隊的實際困難,對部隊支持不夠。有的同志講,現在有的老百姓“很厲害”,動不動就要拉著部隊官兵找毛主席評理。毛澤東聽完說:“開天辟地以來只有軍管民,老百姓見了軍隊就跑?,F在老百姓敢批評軍隊,這是件大好事。從古到今,哪有老百姓敢批評軍隊的?你們懂歷史,你們說說看,是不是這樣?如今變成了民管軍,說明我們邊區的民主運動深入到群眾中去了,這該多好哇!人民群眾敢批評軍隊,這說明我們邊區政府民主建政工作有成績。有廣大人民群眾當老師,你們部隊工作才不會犯大錯誤,才能打勝仗。軍隊離不開地方的支持。部隊駐在哪里,就要尊重哪里的地方政府;軍隊和地方關系出了問題,軍隊首先要作檢討;軍隊和地方鬧矛盾,軍隊要多作自我批評。這是一條原則,什么時候都必須堅持的原則?!?/p>
這次談話進行了近兩個小時,接近中午時才結束。莫文驊、甘渭漢等人離開后,毛澤東又把蕭勁光留下,與他進行了個別交談。
毛澤東說:“你是個老同志,應該清楚我們軍隊的傳統。部隊在哪里都要尊重地方政府、尊重當地黨組織。現在我們中央機關駐在這里,連中央決定的事情也要通過一下西北局,你留守兵團決定的事情怎么能不通過西北局呢?”最后,毛澤東笑著說:“蕭勁光,你是個大知識分子!”聽了這句話,蕭勁光一愣,心想,我怎么算大知識分子呢?仔細品味,蕭勁光意識到主席的話是一語雙關:一是說像他這樣上過中學,又出國留過學、吃過洋面包的人,在當時部隊很少,當然應該算“大知識分子”;另一方面是提醒自己不要太書生氣,自恃清高,辦事情處理問題要注意靈活性,學會協調疏通各方面關系。想到這里,蕭勁光當即向毛澤東作了檢討:“與西北局的關系沒有處理好,我應負主要責任。軍政、軍民關系方面的問題,根子在領導,自己沒有以身作則,對部隊教育不夠。今后一定拿出具體措施,加強與地方同志的團結,改善軍政、軍民關系?!笔潞?,他主動作了自我批評。
(二)
蕭勁光向來雷厲風行,說干就干。在毛澤東接見留守兵團干部的當天晚上,他就主持召開兵團黨委會,學習貫徹毛澤東關于軍政、軍民關系的指示,研究在即將到來的1943年春節期間做好群眾工作,開展擁政愛民活動的問題。此次會議議定并很快落實了三件事:
一、由政治部主任莫文驊負責,組織留守兵團政治部編寫《擁護政府愛護人民講話材料》,對部隊普遍進行擁政愛民宣傳教育。
二、蕭勁光親自主持起草了《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部、政治部關于擁護政府愛護人民的決定》(以下簡稱《擁政愛民決定》)。這一決定,在認真分析留守兵團部隊擁政愛民工作形勢、說明進一步做好擁政愛民重大意義的基礎上,具體列出留守兵團各級軍政機關必須執行的12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條規定:“必須使全體指戰員認識擁政愛民的重要意義,軍隊應該堅決執行政府法令……對于過去不尊重政府,只顧自己,不顧政府法令,不顧群眾利益的思想與行為,必須予以徹底糾正。”第二條規定:“軍隊須尊重各級政府機關,對于政府負責人,應以本部隊首長同樣看待,不得輕視與污辱。軍隊無權逮捕政府人員與人民?!钡谖鍡l規定:“軍隊與人民須建立密切關系,愛護人民,尊重群眾的人權、財權、地權,不得侵犯人民一針一線的利益……必須了解與尊重民情風俗,舉行與人民送節禮、祝壽、拜年與婚喪等應酬,以建立與人民的良好感情?!弊詈笠粭l明確提出:“擬定今年二月為邊區部隊擁政愛民運動月(具體工作另有指示),以掀起部隊擁政愛民的熱潮,推動今后擁政愛民工作的開展?!边@一文件于1943年1月25日正式發出。
三、制訂、頒布了留守兵團部隊《擁政愛民公約》。《公約》明確規定:(一)服從政府法令;(二)保護政府、幫助政府、尊重政府;(三)愛護公共財物;(四)不侵犯群眾利益;(五)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償;(六)積極參加生產,減輕政府和人民負擔;(七)幫助人民春耕、秋收和冬藏;(八)幫助人民進行清潔衛生運動;(九)了解民情風俗,尊重民情風俗;(十)向人民宣傳,傾聽人民意見。為了使《公約》能夠切實付諸實踐、發揮作用,各單位還制定了具體檢查落實的措施。
獲悉留守兵團研究起草《擁政愛民決定》的消息,邊區政府很受啟發。他們也立即行動,并于1月15日先于留守兵團發出了《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擁護軍隊的決定》(以下簡稱《擁軍決定》)。《擁軍決定》從三個方面,即“擁護軍隊是邊區人民與政府應盡的責任;過去擁軍工作有嚴重的缺點;必須積極改善和加強擁軍工作”,檢查了此前擁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加強擁軍工作的意見和措施。《擁軍決定》具體要求各級政府“應將本決定和《擁政愛民決定》”,及最近頒布的陜甘寧邊區新訂《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條例》《陜甘寧邊區軍民訴訟條例》《陜甘寧邊區調整軍民關系維護革命秩序辦法》等文件,“配合起來作詳細具體的討論,并請軍隊派人參加,切實檢查當地的擁軍工作,總結經驗,糾正缺點,以進一步增強軍民的團結”“應將擁軍工作看成經常重要的工作,給以定期的切實的檢查,成績優良者予以獎勵;對此工作漠不關心毫無成績者應給批評、指責和懲罰”。邊區政府同時決定,擬與留守兵團政治部商辦,將1943年2月定為“全邊區擁軍運動月”。
1943年2月5日是春節。在這前后,在邊區政府、留守兵團兩個“決定”的指導下,陜甘寧邊區的“擁政愛民”活動、“擁軍”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蕭勁光、莫文驊等留守兵團機關、部隊的領導,分頭到部隊駐地群眾中走訪,檢查群眾紀律,送醫送藥,幫助群眾解決困難。有違紀現象的官兵在自省自查的基礎上,主動登門道歉,向地方政府或群眾賠償損毀的物品。邊區政府各級行政部門按照《擁軍決定》和以此為據擬定的“擁軍公約”,全面檢查各村鎮優待抗屬、烈屬和退伍傷殘病老革命軍人的情況。春節前,邊區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銘聯名給部隊發了慰問信。林伯渠還和中共西北局領導同志,一起率領慰問團前往南泥灣慰勞在那里墾荒的部隊。整個2月份,到軍委和留守兵團機關、部隊慰問演出的群眾、文藝團體絡繹不絕,軍民聯歡活動接天連日,演出場地上人山人海,歡歌笑語響成一片。著名的秧歌劇《兄妹開荒》,就是延安群眾在擁軍活動中演出,并受到毛主席的贊揚而廣泛傳播開的。許多年后,曾任留守兵團副政委的方強,談到當年“雙擁”活動的場景,仍然激動不已。他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1943年春節,留守兵團首創擁政愛民活動,地方政府也開展了擁軍活動,使軍民更加團結。這一活動保持至今,成為我軍的優良傳統,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蕭勁光同志一重要歷史貢獻?!?/p>
(三)
“擁政愛民、擁軍”活動,進一步改善和密切了軍政、軍民關系,使陜甘寧邊區呈現了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互助、團結戰斗的新局面,鞏固了戰略后方。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八路軍》卷中提到:“1943年的擁政愛民運動,實際上也是當時整軍和基層連隊整黨的重要部分,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廣大干部戰士更深刻認識到我軍的本質、宗旨和任務,大大提高了執行群眾紀律和做群眾工作的自覺性,軍民關系上的問題大量減少,如兵團直屬隊當年上半年發生的違紀案件減少到前一年同期的七分之一”“同年7月,國民黨策劃第三次反共高潮。邊區群眾在自衛動員中,大力支援我軍,靠近前線的富縣一帶群眾,自動獻金獻柴、送菜送豬羊,送衣服。后方的群眾,積極為部隊代耕,獻金勞軍。據24個工廠的不完全統計,共獻邊幣120萬元。這一切,使官兵備受鼓舞,部隊士氣大大提高”。毛澤東對“雙擁”活動十分贊賞,多次稱贊說這樣搞很有意義,以后應堅持下去,年年搞。他還在會議上強調,軍隊和地方的領導同志都應該懂得,每年春節前后的“雙擁運動月”是“舊歷年節中最重要的革命工作”。
1943年10月1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黨內指示中,更加具體地提出:“為了使黨政軍和人民打成一片,以利于開展明年的對敵斗爭和生產運動,各根據地黨委和軍政領導機關,應準備于明年陰歷正月普遍地、無例外地舉行一次擁政愛民和擁軍優抗的廣大規模的群眾運動。軍隊方面,重新宣布擁政愛民公約,自己開檢討會,召集居民開聯歡會(當地黨政參加),有損害群眾利益者,實行賠償、道歉。群眾方面,由當地黨政和群眾團體領導,重新宣布擁軍優抗公約,舉行熱烈的勞軍運動。在擁政愛民和擁軍優抗的運動中,徹底檢查軍隊方面和黨政方面各自在一九四三年的缺點錯誤,而于一九四四年堅決改正之。以后應于每年正月普遍舉行一次,再三再四地宣讀擁政愛民公約和擁軍優抗公約,再三再四地將各根據地曾經發生的軍隊欺壓黨政民和黨政民關心軍隊不足的缺點錯誤,實行公開的群眾性的自我批評(各方面只批評自己,不批評對方),而徹底改正之。”
遵照黨中央的指示精神,各抗日根據地、解放區軍民于1944年正月更廣泛地開展了擁政愛民、擁軍優屬活動。之后,每年春節前后舉行的“雙擁”活動,越來越深入人心,受到軍民各方面的支持和歡迎。幾十年下來,“于每年正月普遍舉行一次”,逐步成了一項制度,并與經常性活動結合起來,使“雙擁”精神貫穿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成為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