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戰士河長上崗 讓治水提質不放過任何“隱秘的角落”
“報告!這里水面有漂浮物,請指示!”7月14日下午,兩名武警廣東總隊執勤第三支隊三大隊執勤十一中隊隊員正在深圳河蓮塘段巡河,在發現了污染物后,立即向中隊長曾輝進行報告。隨后,曾輝來到了現場拍照取證,“巡河已經成了我們的日常工作了,因為治水提質工作事關民生,只要能幫上群眾的事情,就是我們緊要的事情,我們會堅持做下去。”
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記者近日走訪了羅湖這群河畔旁的“迷彩服”。他們在每天完成本職任務的同時,義務充當著水質看護員。據悉,這一舉措是羅湖在全市首創的“軍人河長制”。
河畔上穿迷彩服的守護使者
破解邊界線外河域污水監測難點
七月如火,又到了汛期。深圳市羅湖區河流畔多了一群穿迷彩服的守護使者,自去年12月起,駐守在羅湖區的300余名武警戰士紛紛加入到羅湖創新組建的戰士河長隊伍中。半年以來,他們在每天完成本職任務的同時,也義務充當著水質看護員,他們利用巡邏排查涵洞的機會,24小時全天候監督排水口水質情況。
這一舉措是羅湖在全市首創的“軍人河長制”,不僅讓子弟兵們走在了護河愛河行動前沿,也讓羅湖區有效破解了軍事邊界河域治理難題。作為深圳河的支流之一,蓮塘河始于梧桐山,流經深圳與香港,其中蓮塘段的河流更是貫穿了整個深港邊界線。
“這里是部隊地段,一般人都不能隨便進來,所以這個河段的巡河工作就成了‘隱秘的角落’。”羅湖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何朝陽表示,“軍人河長制”充分發揮部隊每日24小時巡邏的工作優勢,以往民間河長無法巡視到的區域,由戰士河長接手后都得到了有效的巡查,不僅提升了轄區治水提質的工作成效,也對破解邊界線外河域污水監測和軍事區內污水治理發揮了實際作用。
平均每天巡河48次
暖心護河增進軍民魚水情
在巡河過程中,戰士河長們會熟悉掌握責任河道現狀、沿岸污水收集處理情況,以及入河排水口分布等基礎信息,期間發現問題,會將問題記錄在案,并第一時間反饋區河長辦。隨后,區河長辦將根據實際情況分撥任務、建檔、跟蹤事件直至辦結。
“我們的戰士平均每天巡河48次,每兩個小時向值班室匯報一次,發現情況就立即報告,并且每天會將巡河情況拍照,定期上報相關的部門。”曾輝談道,尤其近期是汛期,戰士河長會更加關注河流的氣溫、顏色等,特別是在暴雨前后對水質進行重點觀測,防止山體滑坡對軍民和河道造成影響。
在戰士河長上崗的大半年來,周邊居民紛紛對武警部隊有了新的認識。“以前覺得有他們在,起碼治安上是有保障的,每次遇到急難險重的情況,他們也會馬上出動支援,沒想到治水提質的工作他們也參與了,感謝很暖心。”居住在長嶺村的林女士向記者表示,如今河流水質提升了,周邊生活環境也好起來了,其中也有著這群子弟兵的功勞。
“軍人河長制”的推行是羅湖區創新雙擁工作縮影,增進了軍民魚水情。今后,羅湖將進一步規范戰士河長巡河工作,完善工作措施,實現河道有效管理保護,促進美麗羅湖建設,形成“美麗界河,軍民共建,兩岸共享”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