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视频www_一区二区三区国产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1_四虎在线精品

當前位置:首頁 > 雙擁共建

葵涌打造紅色之旅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

葵涌黨工委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走東縱路活動。

啟動儀式后,首輛紅色巴士載著土洋社區居民,開始了葵涌“一線七點“的紅色之旅。

10月15日,由大鵬新區葵涌黨工委全力打造的葵涌紅色巴士專線開通儀式在土洋社區沙魚涌舉行,曾將客家紅色山歌唱進了中央電視臺的9名土洋阿婆應邀見證了這一時刻,并坐上了首發巴士。

開通紅色巴士,是葵涌黨工委弘揚東江縱隊紅色革命文化的具體措施,對加強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發展紅色旅游,傳播先進文化,保護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提高市民游客的思想道德素質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紅色巴士暢游紅色教育路線

旅游專線成為移動黨群服務中心

開通儀式后,首輛紅色旅游巴士載著土洋社區居民,開始了葵涌“一線七點”的紅色之旅。

這條線路不僅集“紅色文化+公交出行+山海美景+城市旅游”為一體,更是串聯了葵涌的“一線七點”紅色教育陣地,讓轄區居民在乘車過程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以“春風化雨、點滴入土”的方式成為弘揚東縱紅色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承者。紅色巴士線路的正式開通,是葵涌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重要舉措,紅色巴士也被葵涌人稱為“移動的黨群服務中心”。

該線路開通得到了東部公交運輸公司的大力支持,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車輛、人員調配,有力保障新線路有序運營。據悉,經交通部門批復,葵涌紅色巴士線路命名為“大鵬假日接駁專線13號”公交線,線路全長11.2公里,共設站點7個,2020年線路運行時間從開通之日起至12月份,2021年起線路運行時間為5月至10月。線路服務時間為每周周末兩天,每天的運行班次為4次,首班車發車時間定為8:30,末班車發車時間為16:30。單程線路運行時間約35分鐘,往返約為70分鐘。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擔當傳承紅色基因使命

葵涌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肩負著承傳紅色基因,發揚東縱革命精神的重任。那一處處記錄著先輩革命歷程的舊址、故地,為后人留下了東縱戰士浴血奮戰生生不息的革命思想、革命精神,也成為新時代內容豐富、史實鮮活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據葵涌黨工委書記劉建中介紹,2019年5月,按照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統一部署,葵涌黨工委按照市委、新區黨工委工作部署,對標國家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圍繞大鵬灣綜合保護開發規劃,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使命,以傳播紅色文化為紐帶,以發揚紅色精神為目標,深入挖掘東縱歷史,將紅色文化植入山海生態資源,以點帶面,以面成片,規劃打造了貫通“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紅色記憶陳列館-北撤紀念亭-望漁嶺公園-藝象國際藝術區-東江縱隊紅軍小學-玫瑰海岸黨群服務站”的“一線七點”紅色教育精品路線。邀請東縱老戰士和革命后代擔任紅色講師,組織群眾編排客家山歌,用東縱史跡展覽館串聯革命故事,承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走東縱路”黨員培訓課程,打造“聽、感、憶、行”于一體的沉浸式紅色教育體驗。截至目前,共吸引市內外5萬余人次參觀體驗,形成了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葵涌已順利通過全市首個‘深圳市學習型街道’創建試評,先后建成新區首批社區黨委黨校試點、新區首個社區學校等,教育陣地更加多元,全民學習氛圍更加濃厚。”葵涌街道黨工委委員廖政華表示,接下來,葵涌黨工委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紅色教育、文旅事業發展,積極爭取入選全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線路,力爭為廣大黨員群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紅色教育資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紅色教育品牌。

整體規劃系統挖掘市場運營

讓紅色文化承傳源遠流長

讓紅色文化源遠流長,讓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葵涌黨工委在整合紅色文化資源和山海生態資源的基礎上,高標準制定規劃方案,系統挖掘豐富紅色革命歷史、地方人文歷史等內涵,不斷改善提升配套設施和管理水平,引導鼓勵專業公司開展市場化運營,讓這條紅色教育路線成為大鵬新區全域旅游的特色線路和紅色網紅打卡地。

按照葵涌黨工委確定的規劃建設方案,辦事處采用統一規劃、整體布局的全域旅游設計思路,計劃用三年(2019年7月至2022年底)時間整合區域內紅色文化資源和山海生態資源,向北輻射到坪山、山東煙臺,向東輻射到惠州大亞灣等東縱革命歷史遺跡,打造紅色為魂、綠色為本、藍色為韻的高質量紅色教育線路,以品質品牌,全面提升紅色教育路線影響力。為此,葵涌黨工委通過對革命遺址進行保護性修繕,將散佚的革命故事進行整理編纂,與旅居各地的革命后代建立聯系,廣泛發掘會講革命故事的各類人才,使紅色革命精神在新時代大放異彩。先后形成《土洋沙魚涌紅色紀事》《紅色土洋》等紅色讀物,拍攝《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蔚藍海岸的紅色守護者》《砥柱中流》等黨員教育片,組建以東縱老戰士及其后代、社區書記、老黨員、各類專家學者、葵涌小學生為主力的“紅色講習團”,招募土洋阿婆演繹《客家山歌唱東縱》,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東縱精神,實現紅色記憶的永續傳承。

在充分保護現有紅色遺跡、民俗文化的基礎上,深挖內涵做精核心,豐富東縱歷史人物、歷史節點、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打造“聽、感、憶、行”于一體的沉浸式、體驗式“一線七點”紅色教育路線。聆“聽”紅色故事、革命事跡,領悟紅色記憶主題黨課;“感”受客家文化,觀看土洋阿婆客家山歌唱東縱、體驗望漁嶺非遺技藝;追“憶”革命艱辛,緬懷革命先烈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感受“為國內和平而北撤”的堅毅果敢;“行”走歷史游徑,體驗共產黨人創業之艱。廖政華表示,教育路線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突出基層特點和味道,讓黨員群眾在行走中鑒古知今、感悟傳承,達到“不僅激動一陣子,而且銘記一輩子”的教育效果。

圍繞“黨組織搭臺,黨員群眾受教育,轄區經濟得發展”創建目標,葵涌黨工委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形成社區集體經濟企業抓管理、抓協調,優秀社會運營團隊抓設計、抓建設的互贏局面。通過完善休憩設施、導覽系統等服務設施,將紅色文化和綠色產品物化為黨建、生態、旅游等服務項目,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通過產品設計、項目建設、運營推廣等全流程服務,形成具有主題性和體驗性的功能配套系統,不斷提高紅色路線影響力和知名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帶動轄區經濟發展優勢,使居民群眾獲得紅色教育路線發展帶來的實惠。據統計,2019年5月至12月,該線路的游客接待量為2018年全年的5倍,溪涌、官湖、沙魚涌片區餐飲、商戶、民宿營業額顯著增長。社區集體經濟通過運營該項目,下半年增加收入約66.3萬,盈利約17萬元。(凌桂濤 王亞波 何建超)

編輯:鹿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