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视频www_一区二区三区国产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1_四虎在线精品

當前位置:首頁 > 國防新聞

又到新訓季|關注新戰友的“兵之初”

編者按

又到新訓季,一大批新戰友從祖國的天南海北走進軍營的萬千營盤,為部隊注入青春活力和新鮮血液。“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關注新兵就是關注一支軍隊的未來。我們熱切期待新戰友破土萌芽、破繭成蝶,也真誠希望與讀者一起探討關于新兵成長的話題。

做“眼里有光”的帶兵人

每一個當過兵的人都有相似的感受:新訓時的干部骨干對自己的影響很深,也最難忘懷。這是帶兵人的光榮,也意味著責任和壓力。

葉劍英元帥非常重視帶兵工作,他曾這樣說:“平時能把兵帶好、練好,戰時用兵才能運用自如,打勝仗。三者相互關聯,帶兵第一,但要落實于用兵。兵帶好了,才能談到練兵和用兵。”引導新兵走好軍旅人生的第一步,就好比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帶兵人是否真正尊重、信任和愛護新兵,不僅影響新兵的一生,而且事關部隊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恩格斯說過:“人們酷肖他的時代,遠勝于酷肖他們的生身父母。”面對有著“游一代”“微一代”“抖一代”“拍一代”等稱謂的新兵,我們明顯能感受到“不一樣的煙火”:他們的思想更多元、個性更鮮明、入伍動機更多樣,要當好他們成長的“擺渡人”并非易事。如果看不懂、看不清甚至看不慣新生代士兵,肯定會被這些后浪“拍到沙灘上”,還何談影響、引導和塑造“時代新人”?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帶兵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會組織指揮、會談心交心、很靠譜、有親和力等。澆樹要澆根,帶兵要帶心。凡為將者,莫不用情;凡帶兵者,無不用心。個別帶兵人與新兵說不到一塊、玩不到一起、打不成一片,或是身在兵中不知兵,最根本的不是工作方法或帶兵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一名帶兵人“眼里有光、心中有愛”,就能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就會日親日近而無悔,真情投入而無怨。

“人民把親生骨肉托付給我們了,我們應當關心他們,教育他們”。賀龍元帥的這句話道出了帶兵人的如山責任。新兵正處于人生的“心理斷乳期”、角色的“成長轉換期”,特別需要正確的關愛和引導、及時的點撥和提醒。“眼里有光、心中有愛”的帶兵人,自然能夠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多些循循善誘,少些批評指責;多些悉心耐心,少些“恨鐵不成鋼”,做到兵有痛癢我著急、兵有委屈我內疚、兵有長進我高興、兵有難處我解憂。(黃志龍

多一些“欣賞性的改造”

俗話說,“捧出的娃娃夸出的媳”。隔行不隔理。對于帶兵人來說,好兵是帶出來的,也是夸出來的。

表揚是一個人成長的雨露。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認可、激勵和贊賞。正如莎士比亞所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善于運用表揚激勵新兵,既是一種帶兵方法,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帶兵人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語,就可能點燃新兵超越自我的信心,激發新兵奮勇爭先的動力。《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從小被父親叫作“龜兒子”、被小伙伴稱為“三呆子”,走進軍營后,正是因為班長史今“不歧視、懂欣賞”,悉心幫助他、鼓勵他,才使他得以百煉成鋼。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基層建設會議上強調,要用信任的眼光、欣賞的眼光、發展的眼光看待基層官兵。沒有誰是天生的優秀軍人。新兵初入軍營,邁出的第一步很難做到完美。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即使是天才,生下來的第一聲啼哭也絕不會是一首好詩。如果只盯著缺點和差距看,那么很難挑出一名理想的士兵;如果盯著優點看,總能發現每名士兵的優勢和潛能。

陶行知先生曾經呼吁:“我們要有欣賞性的改造。”所謂“欣賞性的改造”,就是要善于發現每名新兵身上的閃光點和特長,相信每個人都是可塑之才。然而現實中,一些帶兵人對新兵批評指責多、肯定表揚少,眼睛盯缺點問題多、盯優點進步少,有的把特點當缺點、冒尖當冒泡,有的把“不好、不行、不夠”掛嘴邊,思想交流上隔靴搔癢,管理方法上隔山打炮,出了問題隔岸觀火。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每一名新兵都有自己的長處,每一名新兵都有巨大的潛能。“數人十過,不如獎人一長”。各級帶兵人對新兵應多一點表揚,少一些苛責;多一分認可,少一些排斥,幫助新戰友在挫折面前樹立信心,在困難面前找回動力。應經常聆聽新兵的心聲,回應新兵的訴求,采取各種形式,利用一切機會,為新兵成才搭建平臺,引導新兵走好兵之初的每一步。(鄭劍

追求“從內打破”的成長

“一個雞蛋,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才是成長。”對于新兵來說,從地方青年成長為合格軍人,同樣需要把發力點用在“從內打破”上。

新兵在軍旅路上揚帆遠行,離不開各級帶兵人的“導航”“護航”,但更重要的是讓新兵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控制。就像把胡蘿卜、雞蛋和咖啡豆同樣放在沸水中煮,結果,胡蘿卜變軟了,雞蛋變堅韌了,咖啡豆不僅變香了,還改變了水的顏色。“從內打破”的成長過程很痛苦,但不經歷這種蛻變,就無法實現人生的跨越,成就更好的自己。

新兵的成長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唾手可得,靠的是一錘接一錘的鍛鑄錘煉、一日復一日的澆灌滋養。“風餐露宿寧非苦,且試平生鐵石心。”不經破繭之痛,何來羽化之美?既然選擇了軍營,又何懼風吹雨打。當一名新兵主動追求“從內打破”的成長,就意味著告別了“被教育”“被管理”的角色認知,把教育當成“我愿意”,把管理視為“我需要”,以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境界。

“吾聞老農言,為稼慎在初。”新兵的成長,是帶兵人與新兵合力見證、共同完成的一段征程。在這段征程上,主角不只是新兵。彭德懷元帥曾說:“指揮員是個模子,有什么樣的指揮員就會帶出什么樣的部隊。”當新兵遇到挫折時,帶兵人應及時給予鼓勵;當新兵碰到困難時,帶兵人應及時施以援手;當新兵有了困惑時,帶兵人應及時點撥開導。

知乎上有個人氣超高的提問:“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奮斗嗎?”網友的答案高度一致:“是的,一定要拼!”這是有志青年的共同心聲。現在新戰友已經成為鋼鐵長城的一抹新綠,正加入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追夢隊伍,既面臨建功立業難得的人生際遇,也面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擔當使命。當新戰友的鮮血多一分熱度,肩頭多一分擔當,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就一定能在火熱軍營釋放青春激情、展現別樣風采。(李新科

編輯:鹿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