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實戰化訓練中應破解的問題
●打仗,要求簡單化、快節奏、高效益,最忌諱煩瑣
●戰場從不接受套路,也根本沒有套路可循
當前,全軍部隊按照能打仗、打勝仗要求,持續掀起實戰化訓練熱潮,取得了很好成效。然而,平時與戰時好比“兩座山”,山與山的“距離”往往衡量著一支軍隊練兵備戰的實效。越是深入推進實戰化訓練,越能觸碰到實戰化訓練的“痛點”。從實踐看,實戰化訓練應在以下八個方面加以注意。
實戰化不能煩瑣化?,F代戰爭是速度戰,是“快吃慢”。如果在作戰籌劃時,還四平八穩地擬制大量內容空洞的文書,很可能貽誤戰機,甚至導致失敗。打仗,要求簡單化、快節奏、高效益,最忌諱煩瑣??梢哉f,煩瑣之于軍隊,是一種致命傷,也是戰場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戰時的習慣在于平時的養成,所以應從開會、發文、講話嚴起改起,治虛求實、去粗存精、化繁為簡、戒松從嚴,減去繁文縟節的流程,不做不求實效的虛功,以平時訓練的精準高效,轉化為戰時制勝的因子、打贏的砝碼。
實戰化不能低效化。隨著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不實裝、不實爆等現象已基本絕跡。然而,有的單位把實戰化簡單等同于實彈化,訓練中只看消耗量,不講費效比,把實彈實爆組織得轟轟烈烈,視消耗量為完成任務。量變引發質變,但“大水漫灌”式的粗放式訓練不會使訓練水平有質的飛躍。各級應樹立效益觀念,看訓練投入和回報是不是成正比,是不是收獲真效益,力爭讓每一發子彈炮彈、每一次出海航行、每一個飛行架次都不虛耗,都有所獲,不斷提高訓練的質量效益。
實戰化不能體能化。當前,新《軍事體育訓練大綱》對體能要求作出新的規定,標準比以往有所提高,全軍部隊也迅速掀起體能訓練的高潮。抓體能訓練本身沒有問題,但如果訓練重點僅僅放在體能上,那就有失偏頗了。實際訓練中,有的單位老是盯著官兵的體能,早上跑,晚上練,致使其他課目偏訓漏訓。未來戰爭,不是中世紀武士的肉體搏殺,體能只是入場券,而智能是決勝刀鋒。然而,訓練時間是一個定量,體能訓練比重大了,其他訓練自然分量不夠。為此,各單位應嚴格按照大綱規定的要求,把年度訓練課目訓全訓實,做到既練體能也練智能。
實戰化不能偏科化。近年來,新型作戰力量發展迅速。但有的單位傳統觀念沒有徹底根除,演訓時喜歡戰車轟鳴、炮火紛飛的大場面,對網絡攻防、電子對抗等無影無聲的新型作戰力量重視不夠。“傳統力量唱主角、新型作戰力量點綴”,就像是數理化分數很高、語外史分數很低的偏科生,最終很難考上好大學。要看到戰爭制勝機理在變化,努力推動新型作戰力量由“當客串”“跑龍套”向“唱主角”、當主力轉變,讓新型作戰力量成為演訓的“領頭雁”,充分發揮其運用于戰場的“奇效”和“增效”作用,優先使用、重點使用、靈活使用,實現從支援保障到主戰主用的新跨越。
實戰化不能錯位化。某種意義上說,戰爭是雙方指揮員思維的對抗。各級領導干部應避免患上機關依賴癥,要淡化“官”念,強化“指揮員”角色,集中精力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提高戰略素養、聯合素養、指揮素養、科技素養,帶頭在重大軍事行動任務中鍛煉磨礪,把“五個不會”的問題解決好,把指揮打仗的本領搞過硬。
實戰化不能教條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進的軍事思想、軍事理論、軍事技術沒有國界。然而,學習他人不等于照搬照抄,借鑒也不能把別人的做法當成教條。如果訓練中一味地搞“拿來主義”、機械照搬外軍作戰概念,簡單移植嫁接外軍經驗,很可能導致在下場戰爭來臨時“部隊落進敵人圈套之前,思想首先落進了敵人的圈套”。面對未來戰爭,必須始終從自身實際出發,堅持繼承傳統的、瞄準現在的,學習別人的、形成自己的,賦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新的時代內涵,牢牢掌握戰爭主動權。
實戰化不能套路化。軍事領域是競爭和對抗最為激烈的領域,也是最具創新活力、最需創新精神的領域。戰爭形態正加速演變,實戰化訓練在過去的方向和標準上用力再多,無異于刻舟求劍。習主席強調:“我們千萬不要做蘇聯話劇《前線》中那個固步自封的戈爾洛夫。”戰場從不接受套路,也根本沒有套路可循。一流的軍隊主動變,二流的軍隊跟著變,三流的軍隊懼怕變。唯有用發展的眼光審視戰爭、超越自我,破除守舊觀念、守常思維、守成思想,在揚棄中大膽創新,在學習中善于知變,在實踐中不拘一格,探尋出打贏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的制勝機理、制勝之道,才能確保一旦有事沖得上、頂得住、打得贏。
實戰化不能口號化。近兩年,全軍上下深入開展和平積弊大清查、大起底、大掃除,各級都梳理出了問題清單。列出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然而,有的單位熱衷于有形無實的“走過場”、只曬不改的“問題秀”,表態多而行動少,調門高而落實差,甚至用形式主義糾治形式主義。深入糾治和平積弊,必須突出黨委機關這個關鍵重點,堅持以上率下、抓上帶下,深入剖析“二八現象”和事務主義、文牘主義等問題,引領和帶動部隊以整風精神糾治備戰打仗中的頑癥痼疾,更好推動形成實戰化練兵備戰的鮮明導向。(王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