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國防教育日|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劉躍進:國防不只是“軍防”
全民視野下的國防教育
——與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劉躍進面對面
人物簡介:劉躍進,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國家安全學創始人,主編的《國家安全學》及專著《為國家安全立學》,奠定了我國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的學理基礎。過去20年,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會同各級黨政機關、部隊和社會各界,堅持推進全民國防教育事業,成效可圈可點,效果令人鼓舞。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毙聲r代需要什么樣的國防教育?如何繼續在全社會普及和推進國防教育?9月19日第20個全民國防教育日前夕,我們與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劉躍進面對面,請他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國防教育進行了點評。
全民行動:無人不國防
【新聞回放】
今年8月,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人武部組織開展“大手拉小手,軍營走一走”活動,帶領當地小學生走進國防教育館,通過講故事、介紹軍事裝備等,激發少年兒童的興趣,傳播國防和軍事知識。小學生們借助武器模型,爭相體驗了模擬射擊。
不僅湖南省,不只大中小學的課外活動,近年來軍地聯合開展的國防教育活動如火如荼,同時按照相關要求部署,走進課堂,融入素質教育的課程大綱。
【新聞延伸】
放眼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全民國防教育。譬如,在俄羅斯,每逢重要節日,軍方都會在公園、廣場舉行軍事裝備陳列展示,安排官兵講解,邀請民眾拍照和親身體驗,增加民眾對軍營的了解。在以色列,則是每年組織中學生觀摩軍事演習,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裝備,還可以現場感受裝備的威力。
劉躍進解讀——
從某種程度上說,國家安全是國家在所有領域、所有方面、所有層級的安全的總和,其核心是國民安全。當前,我們的國防教育在社會各個層次、不同人群中不斷深入,證明國防教育已經納入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是國家安全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理論上講,國家安全涵蓋領域十分廣泛,只有在各領域樹立“人人安全,國家有責;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國防教育才能全民覆蓋,國家安全才能穩如磐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民國防意味著全民行動,在人民群眾中開展好國防教育,強化國防意識和國防觀念,是題中應有之義。這個工作平時做得到位,戰時才能依靠人民,打贏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人民戰爭。
全域統籌:無事不國防
【新聞回放】
9月3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務院發出通知,公布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出公告,公布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這些設施、遺址名錄中很多是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英烈名錄也是豐富的國防教育紅色資源。通過加強對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的保護管理,在重要節日、紀念日廣泛開展群眾性拜謁、參觀活動,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牢記中華民族抵御侵略、奮勇抗爭的歷史,成為許多地方開展國防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
【新聞延伸】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臨嚴重威脅。軍隊醫務人員除夕夜出征,全國人民配合減少人口流動。后來,又因進口冰鮮食品攜帶新冠肺炎病毒,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經受了嚴峻挑戰和考驗。非常之時非常舉措,不僅是對我國國家安全保障能力的檢驗,也是一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前不久,中國第八批赴馬里維和部隊官兵登上廈航“聯合夢想號”,前往馬里執行為期一年的國際維和任務。伴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亞丁灣護航、國際維和任務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讓中國向世界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為國防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
劉躍進解讀——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的國防教育也應因勢制宜,因應國際形勢變化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調整,加以豐富。過去,我們的國防教育對于防備和抵抗侵略、增強敢打必勝的信念關注較多,但對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等非傳統安全威脅關注較少??陀^地講,軍事、政治和外交沖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難以用傳統應對侵略戰爭的國防思維來處理。
面對非傳統安全問題對國防構成的威脅,我們應以科學、理性的態度看待,秉持“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理念。
全程有備:無時不國防
【新聞回放】
5月,海軍綜合補給艦洪澤湖艦正式退出人民海軍戰斗序列,移交給江蘇省泰州市,在人民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永久停泊和收藏,作為國防教育基地對公眾開放。4個月來,參觀游客絡繹不絕。
6月,陜西省延安市依托原有的魯迅藝術文化園區,新開設了一個紅色革命教育暨國防教育體驗區。
今年征兵季,上海市征兵體檢站分發的一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填寫問卷的應征青年100%參加過上海市開展的國防教育活動。
【新聞延伸】
20年播撒耕耘,國防教育開花結果,深入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教育部共認定包括普通高等學校、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在內的1430所全國各類學校為“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截至2019年9月,中宣部命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達473個。
兩組數據,從一個側面說明,過去20年,國防教育保持高質量發展,形式和內容不斷推陳出新。比如山東省實驗中學開設航空實驗班,抓早抓好青少年的國防教育;上海市在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城的26個商務樓里打造“金領驛站”,設黨史軍史教育課堂、支部活動成果展示區,讓“金融白領”們在主題黨日或休息時間到驛站開展活動。
劉躍進解讀——
國防的主體當然是國家,但國防不只是“軍防”,也不只是“物防”,還包括“人防”“民防”——說到底,國防教育就是“國防精神”“國防意識”的塑造。一些軍人朋友常說,軍人眼里沒有和平時期,只有戰爭和戰爭準備時期?!熬影菜嘉NW孕?,有備無患患可除”,越是和平年代,越要提高國防安全意識。國防教育作為強化國防觀念、提升國防素養、凝聚國防力量的重要途徑,同樣呼喚我們“全程有備”。
全面響應:無處不國防
【新聞回放】
8月中旬,浙江省衢州市新開通運營的15路公交車引發廣泛關注。車廂內張貼有國防標語,電子顯示屏循環播放國防教育宣傳片。這趟公交車有一個特殊定位:國防教育公交專線。
無獨有偶。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軍地依托網絡平臺開設網上革命紀念館、“驛武先鋒”微信公眾號和“民兵月報”等多個新型國防教育陣地,為市民瀏覽國防知識和最新國防動態提供更多方便,一經推出,立即受到追捧。
【新聞延伸】
火箭軍在網上公開征集卡通形象,軍旅題材漫畫刷屏,征兵短視頻“躥紅”,依托信息技術與創新傳播手段,國防教育的實踐空間正在不斷拓寬。
劉躍進解讀——
除了在形式上創新實踐,國防教育內容也有必要拓寬延展。
事實上,《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已大大擴展了國防的內涵和外延。除了傳統意義上狹路相逢、勇于亮劍的“硬國防”,我們還應關注保障利益、有效施為的“軟國防”。比如,海關工作對保障“國門安全”就十分重要,在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外來生物威脅、外來疫病傳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國防”作用,可以說是一種“軟國防”,因而應納入國防教育之中。(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趙威 記者 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