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戰,召必回!離隊40天的他響應組織號召,立即歸隊
訓練間隙,王曉峰(右二)為戰炮班糾正協同考核中暴露的問題。劉星楠 攝
退役命令下來的那一天,文書在訓練場找到了王曉峰
一天下午,文書找到北部戰區陸軍某旅信息保障科科長王曉峰時,他正躺在某型遠火裝備下面干得正歡。
“命令下來了?”
“下來了。”
接過退役命令,王曉峰沉默了一會,從裝備下面鉆了出來。
“就這么離開了?”盡管心里早有準備,可當退役命令真正來臨時,王曉峰的心里還是有些落寞。
落寞之后的下一秒,他在心頭快速閃過自己還沒有完成的工作:和偵察無人機的戰術協同還沒進行實案演練,彈藥保障方案還沒有到實地進行論證……
40歲,已經達到營職軍官的最高服役年齡;半月板損傷,不能承受劇烈運動……年初,王曉峰被旅里列入轉業干部名單。
檔案審核、工資結算、關系轉隸……遞交轉業申請的軍官,一個個都開始著手退役后的安排,為將來做打算。唯一沒有進入狀態的,似乎就剩下了王曉峰。
“前樓的老錢,還有我們單位王姐她愛人都是今年轉業,他們一個星期前就回家了,咋就你特殊?”平日里怕影響王曉峰工作,妻子劉曉華總不敢打擾他。可看著別的軍嫂,不少都迎回了待轉業的丈夫,她還是忍不住撥通了電話。
“今年接到的是全新任務課題,你就再讓我待幾天吧,爸媽那邊先替我瞞一下。”電話打了一上午才接通,原本想抱怨的劉曉華,聽了丈夫這番話,心一下子軟了下來。
“算了,能多待幾天就讓他多待幾天吧。”掛斷電話,劉曉華轉身又開始忙活起家里的事來。
此刻,千里之外的王曉峰正在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離別之際,他牽掛著“手里正忙著的那些活”:和其他新質作戰力量一樣,遠程火箭炮的訓練領域不少是空白,一旦有突破,就可能會是“首次”。
和時間的一次次賽跑中,王曉峰經常跑贏,在一次次“一窮二白”中打造出一個個“首次”。當然,偶爾他也跑輸過。那時候王曉峰總喜歡拉上戰士們,一起聊聊失利的原因。
這一次,王曉峰比以往要焦慮。眼看著要離開軍營,可研究課題僅僅才定下方案,部隊行動預案、目標打擊方法都還沒有著落……
不放心,王曉峰把骨干集合到一起,就像他往常休假前一樣,盡可能多地布置自己的規劃和設想。
前期,他的工作雖然已經交接完,但幾天跟蹤論證下來,王曉峰對下一步工作又有了新思路。
此刻,前來開會的人都知道,王曉峰這一走,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
“只有把最后一班崗站好,才能在離崗時更加理解和熱愛這份強軍事業!”這是四級軍士長王權利去年離隊時對王曉峰說的話。
幾個月前,王曉峰就知道自己到了要離開的時候了,可他壓根不想走,離開后的生活他從來沒有考慮和盤算過。
回到宿舍,收拾行囊。跟往常一樣,王曉峰將迷彩服裝進了行李箱,以備單位臨時有任務召回時能立刻趕回來。可轉念他又意識到,以后應該都不會再有機會被召回了。
在床邊坐了幾分鐘,他還是把迷彩服塞了進去,又把兩枚領花裝進自己的口袋里。
登上離隊的大巴,視野里熟悉的營房漸漸模糊。淚水在眼角不住地打轉,王曉峰心里一直重復著一句話:“若有戰,召必回!”
離隊后的日子里,王曉峰都在干什么
“做家務、帶娃、找工作……”電話里得知王曉峰即將到家,妻子劉曉華的心情很輕快,早早地為他制訂了后續的“工作”安排。
高鐵上,聽到廣播里列車員報站的聲音,王曉峰下意識地把手伸進衣服口袋,攥住了那兩枚領花,心中五味雜陳。
回家第一件事,首先給家人做一頓飯。王曉峰拿出炊事班學來的手藝,做了一桌香噴噴的飯菜。
“爸爸,你這次回來能待多久啊?”飯桌上,兒子王浩然隨口問道。
“嗯……這次回來,就再也不走啦。”遲疑了幾秒鐘,王曉峰說出了答案。
聽到這個消息從父親的嘴里親口說出來,兒子欣喜不已。看著兒子高興得直跳,低頭再看一看3歲的小女兒,王曉峰一時間百感交集。
對于家人的虧欠,王曉峰從不辯解。20年的軍旅生涯里,他從不虧欠別人,卻唯獨還不清家里的“債”。
“這次回家,得好好陪伴家人。”王曉峰決定趁著妻子和孩子上班上學的時間,為他們挑選一份禮物,給他們一個驚喜。
他為妻子買了一個手提包,又給兒子買了一雙滑冰鞋,給小女兒買了一套新衣服。
拎著禮物走在回家的路上,王曉峰還信心滿滿,感覺肯定會得到妻子孩子“大大的表揚”,誰知竟遭到了“嫌棄”。
“這么老土的款式!”妻子笑著對他說,“再難看我也會背一下。”
同樣令他沒想到的是兒子浩然的反應,他不是一直想要一雙滑冰鞋嗎?王曉峰不知道的是,小浩然早在去年生日時就已經收到了舅舅送的新式平衡車。
“和滑冰鞋相比,我更喜歡你帶回來的坦克和大炮。”王浩然的這句話,讓王曉峰感到欣慰。
以往休假回家,王曉峰不僅要給兒子帶些武器模型當禮物,還會給兒子講他和這些模型背后的故事。
部隊訓練現在進展如何了?有沒有碰到了跨不過去的坎?離隊沒過幾天,王曉峰拿著涂料,開始給家里的武器模型重新噴漆。
“這是在去年比賽中發現的新式迷彩色,我想在武器模型上試一試,如果效果好,我就把模型寄回部隊去。”面對妻子的詰問,王曉峰感覺自己解釋的時候明顯底氣不足。可他還是控制不住地想要去做這件事。
兒童節這天,王曉峰早早地開車載著全家來到了游樂場。車剛一停穩,兩個孩子便跑向售票處。正要下車,王曉峰感覺手機在不停振動。掏出手機一看,不是別人,正是和自己關系最要好的副旅長喬飛。
“這個時間旅交班會應該剛結束。”看了看手表,王曉峰料想肯定有大事。接起電話,那邊的喬飛似乎比自己更著急。
實彈射擊,王曉峰(右二)和官兵檢驗目標分火系統實戰效果。劉星楠 攝
“演習的正式通知下來了,今年的任務比往年重,我們有幾個技術難題解決不了,我準備向首長建議臨時把你請回來,可能要走半年,你抓緊做決定,我最多給你兩天時間。”電話那邊,喬飛的聲音似乎沒有更多商量的余地。
電話這邊,王曉峰也沒打算拒絕,第一時間答應了下來。
回到家后,王曉峰接到了老同學的電話:之前商量合作開奶茶店的事情有了眉目,等到一個商鋪空出來,需要抓緊簽租賃合同。
開奶茶店是妻子一直以來的心愿。回到部隊工作則是他自己的想法,雖然這一走又是離家半年,可他還是想回去。
再次陷入兩難境地,王曉峰鼓了好幾次勇氣,才終于張開口試探妻子的意見。
“如果不去,就一門心思在家當個好父親;確定要走,就踏踏實實好好干,別讓自己后悔。”夫妻情深,妻子劉曉華知道,如果硬攔著不讓丈夫去,他會遺憾半輩子。
從退出現役回家,再到返營歸隊,王曉峰在家只待了40天。
無論部隊是否召回、何時召回,他都做好了隨時回歸的準備
返營的日子越來越近,除了包辦所有家務,王曉峰還額外給家人包了半冰箱的餃子。
“爸媽,曉峰要走了!”和每次休假歸隊一樣,吃過早飯,妻子劉曉華叫上爸媽一起為王曉峰送行。
在家的40天,對于劉曉華來說,幸福的感覺就像新婚度蜜月一般。
在她的印象里,上一個40天還是兩人領結婚證那年,請了婚假一起去拍婚紗照,去外地度了蜜月。那次過后,王曉峰每次一走就是小半年,而這次離開的時間可能更長……
返程的火車上,王曉峰為自己留下那套迷彩服感到慶幸:這樣就不用折騰找衣服啦!
“若有戰,召必回!”反復回想這句話,王曉峰內心頗不平靜,以前都是在電視劇里看到類似的劇情,沒想到在自己身上發生了。
回到熟悉的旅里駐訓地,來到熟悉的帳篷里,王曉峰見到了編制調整后出現在機關的新面孔。他叫不上這些人的名字,可這些人卻都認識他。
對于王曉峰的歸來,戰友們并不感到意外。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遇到這種情況,他一定會回來。
“除了專業指導,王科長還教會了我敬業和專注。”偵察參謀馬天德說。
接下來的日子里,王曉峰每天都和官兵們一起扎進裝備做實驗、鉆到車下核對數據,迷彩服上一把汗一把油。
“雖然個別數據通過現場量取要比儀表盤更準確,但也不用事事都親力親為吧?”大家都覺得,作為一名返回軍營的老同志,王曉峰沒必要這么拼。
一次訓練,副營長鮑興趁著四下無人,勸王曉峰停下來好好休息。王曉峰卻搖搖頭:“這事急啊,時間不等人,咱得抓緊干。”
王曉峰回到駐訓地后沒多久,課題演練就遇到更大的挑戰:打擊目標分布范圍廣、活動面積大、移動速度快……
“這是個全新課題,之前沒人研究過,也沒有理論成果可以借鑒。”議訓會上,大家把目光又一次投向了王曉峰。
“我們需要設計一款軟件。”沒有十足的把握,王曉峰欲言又止。
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實現了,功成名就;失敗了,顏面掃地,過去的榮耀和光環都將化為泡影。
最終,王曉峰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構想。在和火炮廠家溝通需求的同時,王曉峰每天盯在指揮車上,反復比對每一次接收的目標數據和火力諸元,從中尋求速度最快、解算最穩定的分火方案。
馬上就要到軟件安裝測試的日子,大家都很緊張,王曉峰的心里卻很坦然。在他看來,即使失敗,也做好了重新開始的準備。(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宋子洵 通訊員 劉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