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今日8月20日:百團大戰打響
彭德懷副總司令在前線指揮作戰。
1940年8月20日晚8時,日寇在華北所有的重要交通線同時遭到猛烈襲擊。在縱橫數千里的敵后戰線上,到處是槍炮的轟鳴聲。這次巨大的攻勢是八路軍主力部隊發動的。
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爭,收復了大片失地,建立起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華中、華南等一系列敵后抗日根據地。八路軍、新四軍的積極抗戰,引起了日寇的極大恐慌,他們將侵華的86萬侵略軍中的54萬軍隊壓向解放區戰場。日寇在解放區周圍建立了許多碉堡,封鎖、分割各解放區,對解放區實行“囚籠政策”。為了砸碎敵人的“囚籠”,八路軍主力部隊集中了100多個團約30萬兵力,經過充分準備,打響了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
縱橫交錯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線,是日寇“囚籠”的柱子和鏈子,敵人利用這些交通線把抗日根據地割裂成一個個小塊,并憑借這些交通線對根據地進行“蠶食”和“掃蕩”。因此,百團大戰的重點是對敵人交通線的總進攻,并在破壞敵人交通線的同時,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從8月20日到9月10日,是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八路軍拔除了敵人在華北各主要鐵路、公路上的無數大小據點,提出“不留一條鐵軌,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橋梁”的戰斗口號,他們把路基一段一段挖掉,把枕木燒毀,使敵人在華北的交通網完全陷于癱瘓。
在戰役的第二和第三階段,八路軍繼續掃除了交通線兩側和深入革命根據地內部的敵人據點,并粉碎了敵人大規模的報復“掃蕩”。12月5日,百團大戰以我軍取得輝煌勝利而告結束。在這次戰役中,我軍一共進行了1800多次戰斗,拔除敵人據點約3000個,擊斃擊傷日偽軍2.58萬人,俘虜敵人1.8萬多人,并且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我軍參加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果最豐富的一次戰役。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我軍于曉霧中圍攻井陘煤礦。
百團大戰中,聶榮臻司令員(左)親自托付群眾將八路軍營救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姐妹送回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