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航母的“致命克星”
號稱“海上巨無霸”的航空母艦,是否真的無以匹敵?其實,它也有“致命克星”。
胡三銀 作
它的首個“致命克星”當屬潛艇。因為潛艇擁有優異的隱身性能和強大的攻擊力,能如幽靈般在航母編隊活動的海域水下游走而不被發現,其攜帶數量可觀的魚雷和潛射導彈則能牢牢鎖定目標。據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擊沉的42艘航母中,有17艘是被潛艇擊沉的;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將數量龐大的蘇聯潛艇視為關鍵威脅。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導彈技術、飛航魚雷技術、核動力和軍事信息技術等在潛艇上的廣泛應用,未來海戰場上,潛艇將使航母編隊生存和活動的空間進一步縮小。
航母的第二個“致命克星”是反艦彈道導彈?,F代航母編隊裝備有先進的反導系統,對導彈有很強的防御能力。但是,反艦彈道導彈是普通彈道導彈的“升級版”,射程遠、速度快、飛行彈道高、突防能力強,且具有多種平臺發射的優勢,能從不同方向發起進攻。如果航母遭受多方位、多方向的導彈攻擊,那么它的反導系統就有可能被打亂,在“手忙腳亂”中遭受重創。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隱形技術、復合導引頭技術、頻率捷變技術等在反艦彈道導彈系統中的應用,反艦彈道導彈綜合突防能力又有大幅提升,確保了這一航母殺手始終保持著“身手敏捷、來去無蹤”的高超技藝。
航母還有一個“致命克星”是水雷。一聽“水雷”這個名稱,就顯示了它為專攻水面艦艇所生。水雷價格低廉、結構簡單,具有易布難掃、隱蔽性強、破壞威力大、威脅時間長等優點,在今天和未來反航母戰斗群的作戰行動中仍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目前的航母戰斗群中,通常未編配專門的掃雷艦艇,護航艦艇基本不具備反水雷能力。因此,航母戰斗群面對敵方布設的水雷,只能選擇規避。
近年來,雖然掃雷技術越來越成熟,但軍事技術同樣也使水雷這位百年“老兵”重新煥發青春,在性能不斷提升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聰明”。特別是信息和智能技術在現代水雷上的廣泛應用,讓水雷的“忍耐力”和“抗掃性”成倍增強,有人形象地稱之為“很具伏擊航母實力的忍者型殺手”。
除了以上航母的“致命克星”外,隨著科技發展,無人潛航器、無人機、高超音速武器等也都對未來航母構成了不小威脅。可見,再強大的“鐵甲巨獸”,也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