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不高肯琢磨,從零開始愛鉆研:準戰場上有群可敬的兵
“準戰場”幕后
本期撰稿:慕佩洲 馬建元 周青 圖片攝影:歷春龍 胡鵬鵬
從塞北草原到魯北海濱,一群戰士叫響“甘為打贏當基石”的勝戰口號。
導調演習、執飛靶機、戰傷模擬、戰況顯播……這些活躍在“準戰場”幕后的戰士,默默無聞,可愛又可敬。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保障工作中,他們沒有教條化地墨守成規,而是在發現與直面矛盾問題中,推陳出新,當好備戰打贏的“磨刀石”。
學歷不高?創新太難?只要肯琢磨!
失敗慘痛?從零開始?只要肯鉆研!
他們用勤于思考、務實求真的干勁拼勁,琢磨出一個個新招法、新點子,在保障實戰化練兵的征途中,勇敢前行,為磨礪更鋒利的刀鋒默默奉獻。
——編者
一樁往事
塞北草原狂風大作,藍軍陣地遠遠地被籠罩在灰蒙蒙的蒼穹之下。
“班長,這種天氣,藍軍的陣地根本觀測不到,要不咱們撤吧?”草原腹地,一群戰士圍聚在一起,中士闞威威小聲說道。話音一落,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郝付材。氣溫驟降,風沙太大,帶隊進行偵察兵課目訓練的郝付材卻絲毫沒有撤回的意思。
“今天的訓練課目沒有完成,想走?沒門!”郝付材挺了挺硬實的身子,扭過頭來,劍眉下獵鷹般冷峻的目光格外堅毅。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卻堅決得不容置疑。
一陣風吹來,郝付材也不禁打了個寒噤。他裹緊上衣,揉了揉干澀生疼的眼角,向遠方的藍軍陣地望去。
風沙乍起,郝付材面色愈發凝重,多年前的一段往事浮現眼前。
那年盛夏,這片草原最火熱的練兵季如期而至。一場演習結束,跟隨紅軍防空兵分隊奔波了一天的郝付材,坐上回撤的勇士車,睡意悄然襲來。突然,一腳急剎,他猛地起身,只見路旁某合成旅的宿營地里,幾名戰士正熱烈地向他揮手。
臂纏黃色袖標,身著調理員制式馬甲,和身邊的戰士相比,郝付材顯得與眾不同。
“班長,今天前出開辟通路,我們幾名步兵因誤引爆某新型地雷而被炸‘身亡’。你是導調員,能不能幫我們講解下這種新型地雷,再指點下實戰環境下如何更快更好地開辟通路?”
在戰士們滿懷期待的目光中,郝付材蒙了。他是專職防空兵專業的導調員,對武器裝備和步兵戰術知識知道的卻寥寥無幾。他只得硬著頭皮憋出聲“我也不懂”,轉身離開了。
演習總結大會,郝付材講述自己的糗事后,直抒胸臆:要走開導調員一專多能培養的新路子,把導調員打造成一根根過硬的鋼筋,哪里需要就撐在哪里!
有了新思路,他琢磨起了練兵新方法。從軍兵種戰術戰法、武器裝備知識的涉獵,到演習導調千分制、對抗模擬器實操等老本行的訓練,他全方位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并邀請經驗豐富的軍官導調員提出意見。一份“餡料”豐富的訓練“大餐”,在他精心“烹制”下,新鮮出爐。“郝教頭”的稱呼也不脛而走。
風勢漸停,陽光透過云層灑了下來。郝付材緩過神來,“用望遠鏡密位法測出藍軍指揮所坐標,只要比我快,就帶回!”
話音一落,他率先出擊:測出站立坐標,找到目標點并讀數,而后在地圖上寫寫畫畫……
印象
郝教頭,好教頭
■隊長 孫澄宇
被戰友問倒的尷尬,是極力掩蓋,還是直面問題,他選擇了后者。主動提升能力、創新組訓模式,郝教頭是好樣的。
一場“風暴”
這天夜里,裴忠澤翻來覆去,徹夜未眠。
幾個小時前,演習籌備會上,連長拋出一道難解的考題:本次演習的生化環境模擬構設,要實爆、實景,讓參演部隊實測、實感,總而言之,就是要“真”。
難題拋出,四下無聲。這題確實難解,以往參演部隊通過染毒地帶、遭受化學毒劑襲擊等課目,僅憑導調員發放調理卡出設情況。演習在即,能不能在短時間完成任務,大家心里沒底,只得低頭沉默。
“從零開始,摸著石頭也要過河!”裴忠澤打破沉默,果斷扛下任務。
可夜里,他輾轉反側,難不成是怕了?
裴忠澤何曾怕過!幾年前,跟隨“臨機導調”新思路,他一改炸點固定的老套路,參與研制某機動起爆系統,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后來,他接管炊事班,不懼新崗位,改進食譜、狠抓管理,最終飯菜飄香、官兵認可,轉型成功。
如今回歸干了十幾年的老本行,唯一能擾亂他睡意的,不是困難有多難,而是如何從零開始,琢磨出新招數。
翌日,裴忠澤召集幾名“精兵強將”,圍坐在訓練場,針對連長拋出的難題展開討論。
“模擬生化環境,要能看得到、聽得見、驗得出?!迸嶂覞墒紫劝l表了自己的看法。
“要是能呈現被炸傷、染毒的效果,那才夠勁?!币幻麘鹩训囊痪渫嫘υ?,讓裴忠澤眼前一亮。
功夫不負有心人,生化襲擊后的戰傷模擬初見雛形,炸傷、潰爛、水泡……這些足以以假亂真的戰傷特效,讓很多官兵看后心里一顫,大呼“真像!”
演習正式開始。
“咚!咚咚!”隨著一陣猛烈的爆炸,呼嘯的寒風裹挾著陣陣白煙彌漫開來。
“遭敵化學襲擊,隊伍北側發現傷員!”紅軍衛生員聞令而動,卻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炸碎的“斷肢”、翻開的“皮肉”,泛紫的嘴唇還不時冒出“血沫”??粗l生員驚愕的表情,遠處的裴忠澤露出得意的笑容,逼真的戰傷模擬,成為他手中又一利器。
印象
從零開始
■教導員 張浩
從零開始不是壓力而是動力。重擔在肩,裴忠澤步伐穩健。從“青年”到“中年”,他用“創新”名片打開了個人成才之路;從“新兵”到“老兵”,他肩扛“高級士官”軍銜,實現了當兵就要當出個樣子的樸素心愿。
一秒閃斷
時隔月余,導播操作員唐強源坐在顯示控制室里,看到大屏幕上順暢的演習實時畫面,回憶起那一秒閃斷,仍心緒難平。
那場演習,負責演習畫面轉播的唐強源絲毫不敢放松,繃著弦、盯著屏。整場演習幾十個監控點位,他要在第一時間按令切播,并確保清晰暢通。
“換6號機位!”切播命令從對講機中迸出,唐強源迅疾反應,暫停、換道、推送一氣呵成,切播成功。
“畫面正常,請保持?!碧茝娫次⑽⒒顒酉率滞蟆M蝗唬瑢崟r畫面如同眨眼般出現閃斷。時間不長,大概只有1秒。唐強源一愣,緊蹙眉頭,目不轉睛,“是不是看錯了?”他有些懷疑。
不久,閃斷再次襲來,他后背一冷,當即上報情況,并采取應急措施切播備用機位畫面。
當天晚上階段總結,唐強源和戰友們將6號機位的畫面再次播出。1次、2次……閃斷在幾分鐘的試驗中斷續出現,嚴重影響觀摩效果。在實兵演練中指揮作戰都以毫秒為單位,實時畫面的1秒閃斷將直接影響導演部觀摩效果與演習結果評判,事關重大。
當戰友們為唐強源及時化解“危機”紛紛“點贊”時,唐強源卻陷入深思:閃斷源自什么?得挖根!
刨根問底,談何容易?
“不會就學!”唐強源較上了勁,黝黑的臉龐浮現隱隱狠勁。
一次實踐中,他發現,為避免設備斷電影響視頻采集,在某些偏遠監控點位旁會配有發電機。結合自學的強電弱電知識,他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發電機的強磁場環境,對弱電的信號傳輸產生影響,進而造成畫面閃斷。他馬上用視頻采集設備在模擬出的強電磁場環境下運行,果然,閃斷現象再次出現。
激動的唐強源一頭沖進庫房,一根具有防屏蔽功能的專業網線讓他眼前一亮?!坝缅a箔紙!”他將靠近發電機的視頻傳輸線材用錫箔紙包裹后,問題迎刃而解。
“1秒閃斷,看似細微,實則關乎戰斗力。就好比我雖然身在幕后,沒法感受‘前線’的槍林彈雨,但卻是演訓保障中一顆不可或缺的螺絲釘?!碧茝娫凑f。
雖在“準戰場”的幕后,但他不止于幕后,憑借愛“鉆”好“啃”的這股勁,在顯控室這個不大的房間里,總能將一些“疑難雜癥”逐一突破。
印象
一股鉆勁
■某中心主任 呂光遠
底子薄沒什么,潛心研究專業理論,向身邊戰友虛心求學,便可以成長為技術“大拿”。一路汗水一路艱辛,靠著一股鉆勁,唐強源在幕后收獲精彩,為戰友樹起榜樣。
一次失敗
一場成功和一次失敗的效果相同——都讓航模操作手劉凱在基地聲名遠揚。但在劉凱心中,航模順利翱翔天際的喜悅早已淡然,“墜機”之恥卻不時掀起波瀾。
那年6月,劉凱剛從士官學校學習航模專業歸來,恰巧原航模班班長退役,他承載眾望、預任班長。
新官上任三把火,劉凱的第一把火就燒在新型靶機試飛任務上。這是該型靶機首秀藍天,領導關注、戰友期盼。劉凱鉚足勁頭,一頭扎進機庫開啟“修煉”之旅。
這是劉凱第一次執行靶機試飛任務。他不敢拿著金貴的靶機練實操,便選用飛行模擬系統,從靶機準備到起飛、航行、回收,成百上千次的模擬讓他信心滿滿。
首次實飛,劉凱佇立演訓場,眼前廣袤的土地與無垠的藍天頓時成為他的舞臺。“必須首戰告捷!”劉凱鼓著勁,操作靶機向上攀升。
突然,一陣橫風襲來。他穩住心神,豎起耳朵聽著操作系統對風速與靶機航速、航向的播報,并不時根據播報調整飛行姿態。
航行穩定,首飛成功近在咫尺。
“準備降落!”劉凱根據系統提示,打開靶機降落傘。孰料,風速猛然加大,開傘過晚,靶機猝然失控,一頭摔向地面。首秀成了“首羞”。
航模班長出師不利、敗走麥城,引得議論喧嘩?!岸颊f劉班長是士官學校畢業的航模大拿,又苦練那么久,怎么第一次飛就墜機……”劉凱聽在耳里,內心翻江倒海。
他一遍遍回看飛行視頻、航行記錄,翻教材、查教案,想從權威資料中找尋解釋,但他發現自己的操作都嚴格遵照規范,沒有問題。
“難道只能請廠家來解決嗎?”沒有頭緒的劉凱在機庫踱步,腦海里回想著墜機當天的細節。一旁,通信專業的戰友正在調試機庫里的監控,他路過瞥了一眼監控畫面。忽然,一個細節將他拍醒:視頻畫面與實際情況存有延遲。
由此及彼,電子設備傳輸時的“延遲”現象,同樣可能存在于實時播報風速、航向等信息的飛行操控系統上,所謂“實時”并不實時。“慢半拍”播報出的航模航向、速度及開傘時間,怎能跟上瞬息萬變的風向與氣流,這便是航模失控的罪魁禍首?!皩崟r”改為“預判”,沒準能解決!
劉凱沒有急于將想法告訴別人。他再次啟動飛行模擬系統,開始試驗。
此時,質疑聲在耳邊響起。劉凱卻底氣十足:“飛了才知道!準備航模,陣地試飛!”
劉凱再一次站在首飛失敗的演訓場,起飛、巡航、回收一氣呵成。靶機安全著陸的那一刻,他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就在當年,他修訂完善航模飛行教材,并帶全班圓滿完成了某防空兵建制連比武考核的48架次飛行保障任務。
印象
失敗奠定成功基石
■連長 付震
一路風雨,披荊斬棘,從“菜鳥”變“大咖”,記錄的是普通一兵“練精手中專業”的樸素愿景。一次失敗奠定成功基石,背后是劉凱潛心鉆研的韌勁與執著。
與創意撞個滿懷
■慕佩洲
創新彌足珍貴。對隨時準備上戰場的官兵來說,尤為如此。本期采寫的4名戰士來自北部戰區陸軍某訓練基地。風沙肆虐、遠離鬧市,但在他們看來,被風沙吹散的是喧囂與紛繁,沉淀的是理想的厚重與堅守;越是單調的生活,越能從普通瑣事、生活碎片中捕捉到鉆研的樂趣。善于發現、勤于思考,他們緊緊揪住不經意間的一絲“苗頭”,與萌生的創意撞個滿懷。
在一次失敗、一樁往事、一場“風暴”、一秒閃斷這些看似有些同質而普通的事件中,他們鍥而不舍,憑借一股子“琢磨出點新招”的鉆勁與拼勁,靠著推陳出新的敏銳與執著,在各自領域不斷向“問題”“矛盾”發起挑戰,靈感頻現、創意滿滿。
邂逅創意沒有捷徑。唯有在持之以恒地鉆研、勤學、多思中把握細碎的靈感,才能與創意相遇。他們的經歷正是如此——
劉凱不懼失敗,頂住“敗走麥城”的壓力,收獲航模飛行“金點子”。
郝付材直面問題,苦心練兵,摸出士官導調隊伍全面建強的新路子。
裴忠澤從零開始,勇挑重擔,在與戰友的思維碰撞中,拿出戰場環境構設新思路。
唐強源面對裝備器材的“毛病”,苦學“醫術”“對癥下藥”,最終拿出攻克難題“新藥方”。
與創意撞個滿懷,必須具備“越是艱險越向前”“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要讓創意扎入地里,生根開花,就要在部隊扎實地訓練和工作,通過豐富實踐發現問題,打開一片新天地。在火熱的練兵場上,正是這些富有創意的新點子、新招法,悄然間為提升訓練綜合效益,不斷注入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