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紅旗手”丨走近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張曉佳
張曉佳遼寧興城人,1987年5月出生,2005年入伍,現為94347部隊飛行員,榮立三等功2次。2009年作為空軍首批16名殲擊機女飛行員之一,參加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閱兵,該集體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2019年參加遼寧省婦女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同年入選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手。2020年,被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推薦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候選人。
飛機發動機轟鳴作響,打破了初春清晨機場的寧靜。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的一名女機長,正在帶領機組對飛機進行起飛前的最后檢查。進入座艙后,控制方向舵、調整總矩桿……所有動作一氣呵成,戰機騰空而起,向任務地域飛去。
這名女機長名叫張曉佳,是我國首批女殲擊機飛行員之一。
萬里挑一不懈沖關
張曉佳,1987年5月出生于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受父親影響,她和姐姐從小的理想就是從軍。但是,父親覺得女孩子當兵不現實,希望她們好好讀書。2000年,姐姐考入錦州師范學院,畢業后到興城市一所中學教書。見姐姐沒有穿軍裝的機會,張曉佳當兵的愿望更加迫切。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乘“神五”飛船飛向太空。看到電視機里激動人心的畫面,張曉佳心想:如果有機會,我也要飛上藍天!從此,她立志要當一名空軍女飛行員。
機會很快就來了。2005年初,空軍決定從遼寧、山東等12個省市的普通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第八批女飛行學員。張曉佳當時就讀于遼寧省興城市第二中學,由于學校沒有具體通知,張曉佳不知道招飛的消息。直到報名的最后一天,她被班上一名偶然得知消息的女同學拉去興城市人民醫院,才知道這是招收女飛行員的初檢。她想報名,但由于身上沒帶錢,連50元的體檢費都犯了難,她不想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同學熱心地幫她墊付了體檢費。
就這樣,張曉佳接受了自出生以來最為嚴格的一次體檢。經過層層篩選,她順利地通過了眼科、內科、外科、耳鼻喉科和神經科等116個大項目、上千個小項目的全部檢查。醫生在檢查完她的頸椎、腰椎時,禁不住感嘆:“這簡直就是為飛行員特制的!”
2005年6月,張曉佳以遠超招飛錄取分數線的成績考入了空軍航空大學,成為一名女飛行學員。當時參加“海選”的共計30萬人,最終只錄取35人,錄取比例約為1∶8600。
2020年1月,張曉佳開飛前留影。攝影/楊盼
2007年底,張曉佳完成基礎學業,成績合格,轉入航空大學某基地學習初教機駕駛。訓練的第一道關口就是“檢飛”——即教員帶領學員,駕駛飛機在空中做橫滾、俯沖等特技動作,以此來考驗學員的平衡機能和空中適應能力。許多學員因為無法適應,被無情地淘汰。
張曉佳跟隨教員第一次走進了飛機座艙,興奮中夾雜著不安。她還沒從興奮中緩過神來,教員就啟動了飛機,一眨眼飛機騰空而起。接著,教員開始做橫滾、俯沖等特技動作。大載荷的翻滾讓張曉佳感到大腦空白、心跳加快,接著就嘔吐不止……教員忙問她能不能堅持,張曉佳知道,如果自己說不行,也許就將永遠與駕駛飛機無緣,與自己的夢想擦肩。她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報告教員,我能堅持!”
教員繼續駕駛飛機連續做加速、翻滾和俯沖等一系列高難度特技動作……那一刻,張曉佳覺得自己胃里翻江倒海,從來沒有感到如此難受過,不爭氣的眼淚也禁不住直往下流。但她信念篤定,一直咬牙堅持著……
檢飛過關后,張曉佳獲得了學習駕駛飛機的資格。2008年4月,經過半年的初教機訓練,張曉佳參加了結業考核,她所在的女飛隊飛行技能在8個學員隊中綜合排名第三。鑒于這批女學員成績優秀,2008年5月,空軍作出決定,在第八批女飛行學員中選拔培養中國第一批殲擊機女飛行員。當時,只有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有戰斗機女飛行員。一名空軍首長會見她們時說:“外國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也能做得到!”那一刻,張曉佳感到全身充滿了力量。最終,經過嚴格的政治和技能篩選,她成功入圍中國首批殲擊機女學員,轉入空軍某飛行學院學習殲擊機駕駛。
作為空軍的重要作戰機種,殲擊機的飛行速度快、載荷大。在這樣接近極限的過載狀態中操控戰機,是殲擊機女飛行員們必須邁過的難關。
在之前的飛行訓練中,張曉佳對過載的耐受力一直較強。可是,一上高教機做垂直特技動作時,突然就出現了“黑視”現象。頓時,她緊張起來:怎么會出現黑視呢?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啊!
教員得知后,立即幫張曉佳分析原因:上高教機之前,經常加班加點學習航理知識,廢寢忘食成為常態。由于飲食不規律,加之天氣炎熱,導致在大載荷中出現體力透支,引發“黑視”出現。
為了克服這一問題,張曉佳每天早早睡覺,每頓飯都按時吃好,嚴格遵守規律的作息時間。就這樣,張曉佳成功地克服了“黑視”,取得了優異的考核成績。
2008年10月12日,張曉佳和戰友們一起,成功實現了單飛。2009年3月,張曉佳以優秀的成績,從空軍某飛行學院畢業,獲得軍事學學士學位,被授予空軍中尉軍銜,榮獲飛行員證書和飛行等級證章。
國慶閱兵甘當備份
畢業后不久,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將參加2009年國慶閱兵空中梯隊編隊飛行,在天安門上空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張曉佳和戰友們一起轉場,飛行至某機場,正式投入國慶閱兵飛行的緊張訓練之中……
2019年11月,張曉佳正在進行飛行前檢查。攝影/楊盼
根據要求,閱兵空中梯隊是3個5機編隊共15架飛機通過天安門上空,而她們是16個人——這就意味著,有一人只能飛備份機!
“為什么是我?”閱兵位置一宣布,張曉佳對自己作為備份十分震驚。可以說,在16名飛行員里,她的飛行技術絕對是靠前的。
這也意味著:閱兵那天,她將與姐妹們同時起飛,如果15架正式編隊的飛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她就必須在萬眾矚目之前默默返航,精彩的亮相不屬于她,天安門廣場上的鮮花和掌聲不屬于她。張曉佳怎么也想不明白,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原本活潑開朗的張曉佳連日少言寡語,像一只離群的孤雁。這時,戰勝癌癥、重返藍天的女副師長劉文力來到閱兵訓練場看望受閱殲擊機女飛行員,她對張曉佳說:“選你當備份,不是因為你不行,而是因為你什么都行。這次任務對備份機的要求是,能夠勝任編隊的任何一個位置。不論哪個位置出現問題,你都能第一時間頂上去!”
一席話讓張曉佳又一次落淚了,委屈和失落瞬間化作感動和力量。通過不懈努力,她成為閱兵大隊唯一一個在各機位均獲得過標兵的飛行員,同時還創造了教-8空中梯隊編隊隊形誤差最小的紀錄。
8月21日,教-8全梯隊參加預演飛行,三中隊右3機飛行員由于身體欠佳,不能正常參加飛行,張曉佳被通知頂替參加預演。作為備份機,以前她總是在全梯隊加入受閱基準航線前就退出編隊,而這次卻要跟隨梯隊通過指定地域上空。
起飛后,一切飛行實施程序和方法都和地面準備的一樣,張曉佳嚴格按程序要求操縱飛機。安全落地后,她同往常一樣回到休息室,又回到了原來的角色。晚上,上級關于當日的訓練情況通報到了,她第一時間去看了自己的成績:隊形間隔、距離都是滿分。她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經過幾次頂替后,張曉佳對備份機的重要地位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她知道,備份機的責任更重大、任務更艱巨,需要準備的內容更多,雖然不一定每次準備都能派上用場,但為了教-8全梯隊受閱飛行的安全順利,為了圓滿完成閱兵任務,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幾率用得上,她都要以全部的精力投入訓練,做好充分準備。
閱兵前,她誠摯地對15名編隊女飛行員說:“我非常希望自己能駕駛飛機飛過天安門,但是,那也意味著你們當中有一架飛機出了問題。所以,我寧愿自己沒有那個機會。希望你們圓滿順利完成任務,我在機場等著你們回來!”
閱兵當天,編隊順利通過天安門。張曉佳說:“備份其實是更大的光榮!”
不論崗位刻苦訓練
2017年12月31日,張曉佳隨著一紙調令,輾轉千里來到東北某地。面對改革大考,從千年古都到白山黑水,從教學一線到作戰一線,張曉佳有些激動,因為她知道,這是使命在召喚。
從飛行學員到飛行員,從飛行員到飛行教員,再到飛行員,這仿佛是一個輪回,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逐夢空天的堅忍與執著。
2020年1月,張曉佳開飛前與飛機合影。攝影/楊盼
來到駐地,正趕上元旦假期。張曉佳顧不上休息,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她開始熟悉新機場的管制空域、地形地貌和氣候特點,短短兩天時間便掌握了機場周邊的一手資料。節后開飛,大隊領導考慮到張曉佳是女同志,剛到駐地可能不適應,沒有安排她的飛行計劃。但張曉佳說:“天空之上,不分男女,節后開飛我可以參加!”在她強烈要求下,大隊領導重新制訂了計劃,將她納入其中。1月3日晝間飛行,由于準備充分,張曉佳飛行訓練完成順利。在講評時,大隊長對她的飛行給予了高度評價,作為新到單位人員,僅用3天時間就能順利完成開飛,這在大隊歷史上還從未有過。
2018年9月,張曉佳帶機組執行荒漠駐訓任務。轉場飛行中,空中能見度較低。在即將抵達任務機場時,同一機組的年輕飛行員小孫參照數據準備下降。做完下降前的一系列準備動作后,他向機長張曉佳請示。張曉佳問:“你知道現在兩邊山多高嗎?”由于小孫過度依賴于數據,地圖研究不夠,對她的問題無法準確回答。落地后,張曉佳說道:“如果考慮不充分,盲目下降很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當前階段你更多的是打牢基礎,要熟練整個流程,細致準備好每一次飛行。”
2019年,張曉佳參加了部隊組織的海上搜救訓練。在組織懸停搜索吊救時,因為氣流擾動,她駕駛的直升機出現嚴重震動,空中大幅度搖擺。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處置,一旦發生共振就會釀成機毀人亡的慘劇。由于事發突然,加之缺乏經驗,同機副駕駛新飛行員小金一下就蒙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時,張曉佳果斷地斷開了自動駕駛儀,調整總距桿,把牢駕駛桿,穩住飛行姿態。所有動作一氣呵成,把戰鷹牢牢把握在手中,神態沒有一絲慌亂。下了飛機后,小金感慨道:“平時看她只是一個柔弱的女子,沒想到面對生死考驗時能夠如此冷靜。我一定要好好跟她學習飛行技能,爭取早日成為同她一樣的優秀飛行員!”
來新駐地3年,張曉佳把當飛行教員積累的經驗帶到了部隊,只要帶教飛行,她都耐心細致地講解和示范,把自己的飛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飛行員。她先后帶隊完成荒漠、海上、高原、寒區等復雜地域環境搜救任務,在大項演訓任務中彰顯了女機長的颯爽英姿。
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也是善學者的舞臺。航空理論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飛行員而言猶如高樓大廈的地基般重要。張曉佳一直把航理學習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2019年空軍組織航理考試,有的戰友連夜惡補航理知識,而她卻和往常一樣到時間就休息。因為她不分平時和考時,只要一有空就學習,航理知識早已爛熟于心。最終,張曉佳航理成績全旅第一名。
志同道合比翼雙飛
遼南某機場機聲隆隆,鐵翼飛旋,該旅一場模擬實彈攻擊訓練在冰天雪地中激烈進行。第一架起飛的直升機正在執行掠地飛行課目訓練,只見直升機高度一降再降,幾乎貼著地面飛行。直升機機長是張曉佳的愛人高明。
1986年出生的高明,已經在同期戰友中脫穎而出。2005年,高明和張曉佳分別以優異成績考入空軍航空大學。學習期間,因為擁有著同樣的夢想,又都是遼寧老鄉,雖然見面不多,卻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對飛行的熱愛,兩個年輕人的心緊緊靠在了一起,并確立了戀愛關系。兩年后,他倆又因為夢想在長春分別:高明南下北京成為陸軍某航空兵學院的直升機飛行學員,張曉佳北上黑龍江成為空軍某飛行學院的殲擊機飛行學員。
張曉佳畢業分配時,本想著能和心愛的人分到一起,結果事與愿違,她被分到某飛行學院,成為了一名飛行教員。那段時間兩個人都很難過,也很失落,兩情相悅卻要忍受相思之苦。但他們又都明白,黨和國家培養一名飛行員要付出巨大的物力和財力,無論有什么困難都要克服。兩個人約定,一定要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
2018年11月,張曉佳與丈夫在云南蒼山洱海
2014年2月7日,兩人結束了長達7年的戀愛長跑登記結婚。由于當時都忙于各自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舉辦婚禮,只在一起待了兩天就重返各自的工作崗位。
由于長期兩地分居,他們還沒要孩子。其實在內心深處,他們何嘗不想天天“膩”在一起?像很多年輕夫妻一樣,一起逛街、一起看電影,一起進行說走就走的旅行。
2019年9月,根據新的政策,高明被調到張曉佳的單位,他們終于結束了多年的兩地生活,再次約定:在強軍征程上建功崗位、比翼雙飛。
2019年9月,作為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手,張曉佳手持火炬英姿颯爽地跑完神圣的一程。
接受采訪時,張曉佳說:“我不覺得自己有多么與眾不同,飛行是我一生的夢想,我也一直在為夢想而努力。所有成績只代表過去,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還要努力適應新時期戰場環境,苦練飛行技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只要祖國需要,我就會一直飛下去!”
(本文詳見2020年第3期《軍嫂》雜志,圖片除署名外由主人公提供)